2021年5月7日,水滴公司挂牌上市即低开破发,此后因为“保险科技”名不符实,经营情况不稳定和常年陷入“公益”争议,一路下跌,再未见到开盘日最高价11.722元;至上周五收盘价1.135美元,跌幅超过90%。
水滴公司上市以来周K线图
最近,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在香港金融科技周期间对媒体透露了一则信息:公司正考虑最快两年内在香港挂牌上市。
知道水滴公司的人不多,知道它是在美上市中概股的更少。但这家公司旗下的业务——水滴筹,却因为其求助链接经常在朋友圈曝光而广为所知。
作为“网红”,水滴筹、水滴互助曾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但随着水滴保等业务的开展和扩张,舆论质疑也一直不断。尤其是水滴公司谋求上市后,不断披露的信息,一度引发了信任危机。
公益本是好事,但当大家发现,这竟然是一门生意时,水滴公司便陷入了长年累月的舆论旋涡。沈鹏曾辩解称:“尽管水滴筹肩负着社会责任,帮助处于困境的人们,但其本质上仍然是一家商业公司。因此,水滴筹需要确保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以便能够服务更多的人。”
多轮融资,成功上市
至今仍有很多人不了解,以公益众筹出名的水滴公司,主营是互联网保险生意,也即保险互联网中介——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来卖保险。而沈鹏之所以能发现这个商机,和他的成长经历、职业履历都息息相关。
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
沈鹏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生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家属院,父亲是人保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很多行业知识和保险人,也发现了传统保险行业的短板。
2010年,年仅23岁的沈鹏加入美团创业团队,成为10号员工。
2013年,26岁的沈鹏参与创建美团外卖,并担任业务负责人。而美团外卖一路搏杀,曾带领美团外卖从零起步做到日单400万,坐上了全国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2016年,29岁的沈鹏离开美团,耳濡目染的保险行业情况叠加互联网大厂思维驱动,创立了水滴公司。
2017-2020年,水滴公司先后经历了A轮到D轮融资及战略融资,融资金额分别为1.6亿元、近5亿元、10亿元、2.3亿美元和1.5亿美元。
2021年,水滴公司成功赴美IPO,融资金额高达4.14亿元美元。
上市招股书显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保险经纪业务——水滴保。上市前的2020年,公司净收入30.28亿元,同比增长100.4%;其中佣金收入26.95亿元,收入占比89.1%。
公益众筹慈善开路,低成本引流
水滴公司上市前后,公众开始发现水滴筹是以公益众筹之名,行互联网销售商业保险之实。
上市当天的媒体见面环节,沈鹏还在澄清:“水滴筹是水滴公司旗下的一项业务,是企业免费提供给患者的一个求助工具,并非外界普遍误解的公益组织。”
但沈鹏创业的商业逻辑,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很明确的,他要做的不仅仅是公益,而是互联网保险生意。
公益事业,不过是水滴公司获取流量的手段。
2016年,水滴公司诞生后没几个月,水滴筹和水滴互助就很快上线了。靠着互联网的强大裂变能力,“网络众筹+互助”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好口碑。
此后,水滴公司顺势推出了水滴保,将潜在客户变为了真实客户。
2019年,水滴筹被媒体曝光业务员“扫楼筹款”,舆论质疑自己明明是想献爱心,怎么“公益变生意”了?
而沈鹏公开回应也称自己很困惑,认为网友将水滴筹理解成慈善公益组织是一种误解,并表示“再管不好,我愿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
在水滴公司看来,其首创的“大病筹款+保险+健康医疗”的模式,将水滴筹、水滴保、水滴健康等业务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社交保障体系。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水滴筹上线以来,累计约有4.61亿用户捐赠了651亿元,帮助了约325万名患者。
互联网时代,最贵的就是流量。大厂出身的沈鹏,更深谙这一道理。于是,他通过水滴筹、水滴互助以及外部营销活动,让水滴公司轻松获得了海量用户。
而每个在水滴筹上献过爱心的普通人,都会成为水滴公司流量池中的潜在种子用户。水滴公司只要逐步将其变成水滴保的真正用户,再为其提供定制的保险和医疗保健解决方案,就能实现低成本获客到投保客户的转变。
近年来,由于监管整肃,“水滴互助”已经关停,但“水滴筹”仍在运作,继续承担着流量入口的职责。
营收不力,上市下滑
但从巨大流量到变现完成商业逻辑闭环,却未能转化为强劲的营收能力。水滴公司上市以来,经营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业绩大起大落,最近三年营收更是连续下滑。
水滴公司上市前后营业收入变化(Wind)
上市前,水滴公司常年亏损,直到2022年才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6.08亿元;但一年后,营收下滑6.1%至26.31亿元,归母净利润更下滑72.53%至1.67亿元。
水滴公司上市前后归母净利润变化(Wind)
目前,水滴公司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分别为保险业务、众筹业务和医疗业务。保险业务主要包括水滴保和深蓝保。众筹业务中,有最让广大消费者熟悉、市场“触角产品”水滴筹。
水滴公司的“现金奶牛”业务——保险经纪,最近两年也出现了下滑趋势,2020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26.95亿元、28.27亿元、23.43亿元、23.4亿元。
2024年上半年,水滴公司的整体业绩似乎出现了改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30%达到1.64亿元。但其中二季度营收为6.76亿元,同比下降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30万元,同比增长306.91%。
所谓保险科技,实则保险经纪。但从基本盘保险业务来看,依然没有什么起色。二季度,水滴公司保险业务产生的首年保费(“FYP”)为17.786亿元,同比下降19%,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
对于二季度水滴营收的下滑,国泰君安(香港)研报指出,“主要由首年规模保费下降所致,反映了保单销售的季节性和线上保险平台的网络营销支出”。
分业务来看,今年二季度,水滴公司保险相关收入为5.738亿元,同比下降4%,这主要是由于首年保费减少,与上一季度相比,保险相关收入下降了5.4%。水滴筹产生的服务费6930万元,同比增长55.2%,按季度计算,众筹服务费增长了2.9%,但水滴筹经营亏损约2294万元,亏损持续收窄。医疗相关收入为2640万元,同比下降17%,环比增长4.2%。
作为公司创始人,沈鹏当然想提振股价。早在2021年9月,水滴公司就曾宣布启动股票回购计划,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花费约1亿美元回购约4930万股ADS,但几乎没能改变公司股价下跌的顺滑。
水滴公司在2024年二季度财报发布时还宣布了新一期的股票回购计划。根据新计划,未来一年,水滴公司将在公开市场回购不超过5000万美元股份。
美国证监会最新披露的股权结构显示,腾讯系已经超过创始人沈鹏成为第一大股东。不过,联合创始人杨光持股2.3%,沈鹏和杨光两人加起来仍超过腾讯系。
“第二增长曲线”前景不明朗
在业绩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水滴公司急需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水滴公司正在积极布局香港市场,成立持牌保险经纪公司——水滴金融,继续做保险中介业务的同时,还增加了财富规划服务。目前,水滴金融全港合作超过20家大型保险公司及合作机构,上线超过1000个产品。
“水滴金融将会把水滴公司过去沉淀积累的专业化保险经纪服务能力、线上线下运营经验以及科技赋能的专长一同带到香港市场,希望能够携手合作伙伴共同为香港保险市场带来新的动能与机遇。未来,水滴也将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将公司此前沉淀的数字化能力分享给更多地区的合作伙伴,共同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沈鹏对媒体表示。
AI也成了公司的发力点之一。自2019年开始,每年大手笔投入3亿元左右用于AI建设,在最近与媒体对话中,沈鹏透露,水滴公司自研保险领域大模型——“水滴水守大模型”,已经开始内测使用。
此外,2022年,以翼帆医药为代表的医药创新业务亦投入运营。水滴公司官方说法是提供数字临床试验解决方案,但有媒体“翻译”了一下:“该业务说是医药服务,但做的是居间中介平台:为医药公司新药研发、临床实验寻找试药的‘小白鼠’。”
2024年二季度,翼帆医药合作的药企及CRO机构达到185家。截至6月底,累计入组项目数约1050个,累计入组患者约8600名。
水滴公司此时提出想要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既有自身业务铺展以及融资的考量,也考虑到美股股价的低迷,已经等同于失去了再融资功能。
根据港交所披露的规则,第二上市首先要求发行人在合资格交易所(一般指纽约证券交所、纳斯达克证券市场及伦敦证券交易所主市场)上市交易,上市时最低市值不低于30亿港元,上市至少5年并有良好的合规记录(或上市时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上市至少2年并有良好的合规记录)。
如果存在不同投票权架构,则要求为“创新产业公司”且上市时最低市值400亿港元或100亿港元及最近一个经审计会计年度的收益不少于10亿港元。
在港第二上市的主要优势在于对部分上市规则的豁免,IPO所需时间更短,上市及上市后的合规成本更低。当然,也会有一定的劣势,那就是无法被纳入港股通,且当第一上市地位发生变更,第二上市地位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当然,2021年5月登陆纽交所的水滴公司,此次传出回港二次上市,仍处于投石问路阶段,能否成行,正如新业务、新故事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一样,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