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阿根廷正处于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之中,自从米莱成为阿根廷总统后,他秉持自由主义理念,积极推动了所谓的“休克疗法”来促进国家经济的复兴。
但是这些政策,涵盖了货币改革、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以及政府架构的精简等,并未能有效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导致民众生活陷入困境,国内反对声音高涨。
正当国内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之时,米莱出人意料地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他宣称阿根廷已经连续两个月取得了财政盈余,自诩为国家经济创造了“奇迹”。
米莱总统的这一声明迅速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重要性在于它标志着自从2008年以来,阿根廷国内在单一季度内首次实现了财政的正向增长。
米莱对于这一经济成果感到自豪,并在公开讲话中称之为“经济奇迹”。
他在演讲中承诺,会将政府的收入重新投入到民众中去,并表示将继续执行以往的减税政策,同时也对阿根廷人民在困难时期的忍耐表示了感谢。
然而,这个被标榜为经济“奇迹”的背后,实际上伴随着巨大的代价。所谓的财政盈余是建立在牺牲阿根廷公民利益基础上获得的,其中米莱的货币贬值政策就让阿根廷人的财富被大幅度“腰斩”。
尤其是米莱政府采取的极端紧缩政策,对教育领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据相关报道称,即便是拉美地区顶尖的教育机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也陷入了财务危机,甚至无法支付基本的电费。
米莱政府不仅没有增加对公立大学的资金支持,甚至连原本承诺的预算也未能足额到位。这导致教育机构无法正常运作,而米莱的货币政策又导致本国货币比索价值暴跌,通货膨胀率高达300%,民众的生活成本随之飙升。
米莱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在国内激起了广泛的抗议浪潮,特别是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超过15万民众参与了游行示威,反对政府减少对公立大学的财政拨款。
阿根廷民众对于侵害自身利益的紧缩政策表现出极度不满,抗议示威已逐渐演变为社会常态,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阿根廷可能面临“国家解体”的风险。
面对国内的经济挑战和民众的普遍不满,米莱政府首先寻求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阿根廷已经正式向北约提出了成为其“全球伙伴”的申请,自米莱总统就职以来,他便一直推行亲美的外交策略,坚定地与西方国家保持一致立场。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中,米莱明确表示了对美国及西方的支持立场,巴以冲突发生后,米莱也毫不犹豫地站在了以色列一边。
若阿根廷正式成为北约的全球伙伴,那么它在西方联盟中的影响力及地位预期将显著提高。为了获取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的利益,米莱政府甚至不惜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产生裂痕。
米莱曾在公众场合明确表态,阿根廷不会成为金砖国家的一员,并且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的立场,这导致了中阿两国关系的紧张。
然而,美国自身也面临着巨额的债务问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谈判也未能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寻求西方国家未果之后,米莱政府转而寻求东方国家的支持,根据环球网在4月25日的报道,阿根廷外交部已正式宣布,外长蒙迪诺计划于4月28日启程前往中国,并安排了为期三天的访问行程。
蒙迪诺将带领一个由阿根廷企业高管、各行各业代表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对中国上海和北京进行访问,此次访问的重要目的是在经济领域寻求中国的帮助。
分析人士指出,阿根廷总统米莱政策立场的转变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
首先,阿根廷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所需付出的成本过于高昂。其次,国内高通胀的现象持续不断,导致阿根廷民众生活困苦,甚至不得不在垃圾桶中搜寻食物,街头抗议活动频发,成为社会常态。
此外阿根廷还背负着巨额债务,迫切需要偿还,面对这一严峻局面,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却显得漠不关心,缺乏积极回应。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米莱政府似乎已经无路可走,不得不向其他国家寻求援助。米莱政府的外交策略显得颇为复杂。
一方面,米莱一直坚持亲美政策,全面倒向西方阵营,甚至不惜与中俄反目成仇;另一方面,在经济困境面前,米莱政府又不得不寻求中国等国家的帮助。
这种立场的反复,无疑给阿根廷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关系带来了挑战。由于米莱此前的一些政策和言论,如拒绝加入金砖国家、对华采取强硬态度等,都给中阿关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米莱政府此次向中国寻求帮助的诚意究竟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同时,考虑到阿根廷当前的经济状况和米莱政府的不稳定立场,其他国家在考虑是否提供援助时,也必然会谨慎行事。
阿根廷的经济困境和米莱政府的政策选择,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实现财政盈余的同时,如何平衡民众的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是米莱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同时,米莱政府的外交策略和国际合作选择,也将对阿根廷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能否在米莱的带领下创造真正的“经济奇迹”,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信息来源:《西媒:米莱夸耀阿根廷创造“经济奇迹”》——参考消息 2024年4月23日发布《米莱宣布第一季度实现财政盈余:构建阿根廷繁荣新时代》——中国新闻网 2024年4月2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