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从日美贸易摩擦看今天的中美贸易,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可是我已不在
155 0 0
历史往往是一个轮回,现代史也不例外。
四十多年前,我们迎来了市场经济,打开国门吸引外资,也就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美国和日本打起了贸易战。
从一开始的扶持日本经济,再到日本逐渐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摩擦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二战后,日本经济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复兴,并实现了奇迹般的腾飞,作为一个资源高度匮乏的岛国,日本采取的发展战略就是“贸易立国”。
日本从海外进口大量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后再向海外大量出口,并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也赚取了大量的美元,当时的“日本制造”和“中国制造”一样,都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这些产品犹如疾风暴雨一般涌向他国市场,并源源不断为日本赚回了巨额的贸易顺差。
当时的日本,远超今时的我们。
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日本不仅从一片废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甚至在人均GDP上,更是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那时的日本不仅仅认为自己是亚洲领导者,同样还有许多日本人认为,美国能够教会日本的已经不多了,是时候让日本领导全球了。
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和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息息相关,那是一个和今天我们认知上的日本完全不同的两种,今天的日本更多的是大前研一书里“低欲望社会下的一代”,那么反差是从何时出现的?
日本经济的崛起,当然受益于美国的扶持,美国的资金援助给日本经济的起死回生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不仅如此,为了扶持日本,美国也向日本开放了巨大的国内市场,使日本的产品销路有了保障,而日本的贸易顺差也主要来自对美出口贸易。
这一点,和我们也极其相似。
在日美贸易战之后,我们逐渐取代日本成为新的对美供应国,且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自然也输出了天量的贸易顺差。
随着日本对美贸易顺差的一再扩大,且日本人均GDP慢慢超越美国,美国自身也开始采取了防守甚至是反击,今天我们看广场协议看到的是货币,事实上背后还牵扯着贸易保护,甚至是对公平的认知。
历史何曾相似?
在80年代的美日贸易摩擦中,美国也要求日本改变以低成本产品冲击美国市场的“不公平”贸易做法,日本的反击也同样有力,认为这是自由贸易的原则,是公平市场下的自由竞争,而非美国认为的“不公平”。
贸易摩擦从纺织品产业开始,然后向钢铁、汽车、电器、半导体等产业一步步升级,这也导致日本的产业竞争力由低端逐步向高端转型。
1965年,日美贸易收支发生逆转,第一次出现了日本顺差、美国逆差结构。随后,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且进一步扩大,到了1987年这个数字高达521亿美元,日本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是日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间接原因。
1950年,日本对美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1.9%,到了1985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37.1%。
离不开美国,却又不得不和美国做生意,这是日本当时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这也是我们今天面临的困境。
尽管随着美国的供应链多样化和去风险,中美贸易已经有所减少,我国也逐渐被墨西哥和加拿大取代,已经连续几年不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中美贸易每年依然高达数千亿美元。
以2022年为例,我国对美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5800亿美元,尽管和巅峰时期的七八千亿美元相比有所下滑,但交易量依然处于相对峰值。
日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是进出口不平衡,中美其实也是一样。
当然,贸易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在全球贸易格局不变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另一个经济体的相对损失。
1991年初,美国的一份《美国舆论与1991年美国外交政策》的报告,就把日本的经济实力作为对美国的首要威胁。
而在这之前,美国的贸易保护大棒早已经挥舞起来;1985年3月,美国参议院以92票对0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美国总统在日本拒绝进口更多美国商品时采取报复措施,同年4月,美国众议院也通过了一项类似的决议案。
上个世纪的日美贸易摩擦,也充满着戏剧性,日本几乎是一面倒的处于相当被动的地步。
美国先是经过反倾销调查指出日本对美出口存在“不公平”贸易做法,随后双方在谈判中,美国向日本提出限制对美出口、扩大进口、降低关税、提高市场透明度等要求。
日本和美国经过多轮谈判,每一轮贸易摩擦的结局往往都是,日本接受了美国的大部分要求。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美国是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今天很多人说美元收割世界;但当美国成为最大贸易逆差国的时候,当时的日本就相当于薅美国的羊毛。
除此之外,贸易战中美国的最大优势就是消费能力,当时的日本和我们一样,从贸易上来看,美国离得开日本,但日本却未必离不开美国。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贸易谈判上往往都能够占据着绝对的主导权。
以汽车为例,当时日本生产的汽车的确物美价廉,打的欧美汽车本土品牌没有一点竞争优势,但奈何美国的关税大棒是最佳的竞争保护手段,因此在美国的施压下,日美两国于1981年签订了关于日本在对美汽车出口上实行“自愿出口限制”协议。
根据该协议,日本对美乘用车出口量从1980年的191万辆限制为不超过每年168万辆,为期三年,到期后日本又主动延长了一年,一直到1994年才取消。
面对“自愿出口限制”协议,日本车企也在自救。
第一就是在美国境内生产汽车,1982年,本田成为在美国本土生产的第一家日本汽车公司,随后日产、丰田等汽车公司也相继跟进。
到了2017年,日本公司在美国汽车生产量已经达到380万辆。
为什么要单独讲汽车呢?
因为今天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和生产国,汽车工业是一块很大的肥肉,一个产业不仅能够拉动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GDP,还能够带动大量的就业。
未来我国的汽车要想走出去,在本国市场建厂、销售是一个必然的环节,否则我们的汽车面对的大概率会是关税壁垒,这是各国的“通用”做法。
当年外资汽车要想进入我国市场,我们其实采取的也是类似的措施,所以才有合资车的由来,现在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同样的做法可能也会降临到我们身上。
从纺织品和汽车工业再到半导体,当年的美国对日本也几乎是全方位的卡脖子,但贸易战之后呢?日美贸易摩擦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看日本,说日本失去了三十年,陷入了增长停滞和衰退,但照样不妨碍日本成为发达国家,人均GDP三万多美元,差不多是我们的三倍。
由此可见,日美贸易战,日本也没有全输。
这也就说到贸易战背后的本质,即经济结构的问题。
美国对此的确早有经验,这次美财长耶伦访华的时候,就曾提到过,呼吁我们把经济增长从出口为导向,转移到促进国内家庭消费上来。
就在4月25日,耶伦还对路透社表示,应对我国的过剩工业产能问题,美国没有把任何选项排除在外,耶伦还表示,通过出口来实现就业是美国和其他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耶伦在华盛顿参加“全球年度峰会”接受采访时也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来说,消费者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非常低,储蓄率接近45%,因此有必要支持国内需求,特别是促进消费。
耶伦这句话,正好印证了贸易战背后的本质,经济结构问题。
当年美国对日本百般打压,依然未能有效增加美国的对日出口。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美国发动贸易战,本质上不是说仅仅只是让日本少出口给美国,关键还是要日本多买美国货。
但日本买美国货,当然还得要日本人有钱才行,所以,美国为了让日本人变得更有钱从而更多消费美国商品,美国也算是煞费苦心。
美国认为,日本市场的封闭结构,是美日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
贸易战打到这里,从微观层面一步步打到宏观层面,继而改变了日本的经济结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对日施压从日本的贸易进一步变成了干预日本经济和社会结构,日美的谈判重点也由限制日本对美出口转向扩大美国对日出口。
因此,让普通日本人有钱有能力消费,从而买得起美国商品,这变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
这也是日美贸易战的尾声。
到了1985年,日本制定了《改善市场准入行动计划的主要框架》,积极推动日本国内市场开放和自由化,到了1986年4月,日本首相的私人咨询机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提交了改变日本国运的《前川报告》,其基调就是要把日本经济结构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主导型”,对策建议包括扩大内需、开放市场、推进金融自由化等等。
这么一对比,像不像耶伦访华时所说的话?
耶伦作为一个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学者、官员,她自然是明白,美国单纯的贸易保护行为,其实无非是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成本,毕竟美国的贸易关税,最终只会让日本制造的商品变得更贵,这个代价是美国消费者承担的。
但美国为什么还要发动贸易战?
那就是倒逼日本进行经济结构的变革,金融自由化、开放市场、扩大内需,美国人要买日本商品没问题,但你们日本人不能老是那么穷,买不起美国商品。
这就是贸易战的核心问题,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相对的,真正重要的是,日本的贸易顺差到底有多大。
在这一点上,美国太有应对经验了。
1988年,美国制定了《综合贸易与竞争法》,其中的“超级301条款”专门为打开日本市场而量身设计。到了1989年,日美两国启动“结构性障碍协议”谈判,美国提出日本要从高储蓄型社会向高消费型社会转变。
随后,历史没有等到日美贸易给出终极答案,反而是日本自身淹没在地产泡沫的海洋之中。
再然后就是漫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放眼全球没有对手,2001年的911事件,则让美国投入极大的力量投身于反恐之中。
然后就是我们的崛起。
从历史来看,日美贸易摩擦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摩擦,背后还牵扯到两国的经济机构的不同,早期的日本相对来说市场并不如美国成熟,在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崛起乃至人均GDP超越美国之后,美国开始要求日本更多。
例如放开金融管制,进一步开放市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日本扩大内需消费,而不是依靠出口。
一开始,日美双方并不在同一起跑线,所以贸易逆差一开始不是问题,半开放的市场也不是问题,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崛起,美国开始一步步要求日本回到起跑线上,让日本一步步变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以今天我们的视角来看,广场协议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但这不过是提早放大了日本自身经济结构的脆弱,当时韩战以后,日本自身就捡了很大的便宜,350多日元才换一个美元,现在是150多,上升了差不多三倍左右。
因此广场协议看起来好像是强迫日本让日元升值,但实际上由于当时日本的金融市场的管制,汇率本身就存在着操纵,这是薅美元的羊毛。
到今天,历史再度轮回,只是主角从日本变成了我们自己,如果这一关过去了,那么成为发达经济体,似乎也并非不可能,这是难关吗?
如果以当时的日本处境来看,的确算是。
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当时没有美国的贸易壁垒倒逼日本进行内部经济结构性变革,不倒逼日本提高国民社会保障和待遇,以刺激经济增长,那么随着日本的泡沫危机到来,日本的出口型经济导向结构,可能会更危机。
今天的中美贸易也走到了这样一个十字路口,耶伦说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要提高家庭消费能力,事实上说的是今天的我们,也在面临并经历日本80年代的阵痛。
而这场新时代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的贸易摩擦,又会以怎样的结局落下帷幕?
我们需要问的是,历史还会惊人的相似吗?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据媒体报道,OpenAI正准备推出一款代号为“Operator”的全新AI助理产品,可以自动执行各种复杂操作,包括编写代码、预订旅行、自动电商购物等。根据内部员工爆料,OpenAI领导层预计将在2025年1月发布该产品,首 ...
    永远的希望
    昨天 11:06
    支持
    反对
    回复
    收藏
  • 【小摩辣评“特朗普2.0”:关税大棒料打击经济、重燃通胀!】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David Kelly周三表示,当选总统特朗普激进的关税计划,可能会减缓全球经济,并给 ...
    besharp
    昨天 12:37
    支持
    反对
    回复
    收藏
  •   本报讯 (记者李豪悦)11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宣布其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第三季度的未经审计财务业绩。   2024年第三季度,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业绩表现稳健,总收入为70.2亿元,同 ...
    覃志辉
    3 天前
    支持
    反对
    回复
    收藏
  •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3日电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和软银集团的电信部门软银公司周三表示,两家公司已经试运行了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和5G电信网络。   两家公司表示,该网络可以同时运行人工智能和5G工作负载,这一过程被 ...
    惡魔獵人
    前天 12:36
    支持
    反对
    回复
    收藏
可是我已不在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