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日本泡沫经济危机的9条警示

清一色糊了餐
1194 0 0
《更新书堂》专栏·第431篇
内容来源|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书籍
摘自《时势》,小Lin 著
第7906篇深度好文:5585字 | 10分钟阅读
一、经济泡沫的产生
1.战后经济复苏
美国于1945年到1952年接管日本,帮日本进行战后恢复,以极快的速度帮助日本完成经济重组。再有就是三年的朝鲜战争(1950—1953),美国产生的大量物资需求基本都落到了日本头上,这些需求真正帮日本摆脱了战后的内需不足。
日本先是大量出口农产品,接下来的10年是电子产品的天下:相机、电视机……一大批日本公司在此期间成长为巨头。
日本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期:1954—1972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超过了10%,持续的高速增长绝对让全世界经济学家吃惊到下巴都掉到了地上,还产生了“日本经济奇迹”这个专有名词。
从1860年到二战之前,日本的经济基本上被一些特别大的家族控制着。它们控制着日本经济中的各大命脉产业。二战之后,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把这些财阀全部拆分了,新形成的这些集团不再叫财阀,而是叫财团,主要有6个,它们将在未来半个世纪主导日本的经济:三菱财团、三井财团、芙蓉财团、住友财团、第一劝银财团、三和财团。
这些财团都是以若干家大银行为核心,横向控制电子、汽车、石油、食品等一系列产业链。在财团内部,公司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互相持股,形成了一个小的商业生态链。
财团包括两种类型:横向的跨领域类型,纵向的连接整条产业链的类型。大部分制造业巨头,丰田、东芝、尼桑都是原材料、生产、销售一条龙,从下游到上游,可能有多达上万家公司。这就是典型的裙带资本主义。
日本高速发展的时期,这种财团体系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它非常有利于提高效率、整合资源、降低无谓竞争,员工基本都是终身雇用,所以人员流动性很小。
2.《广场协议》转折点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先是单方面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接着两次石油危机让美国陷入严重的滞胀。美国政府迫于本国各个工会的压力,加上IBM等巨头的游说,和日本开启了贸易战。
1985年9月22日,美国把日本、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的代表叫到了纽约的广场饭店,五方达成著名的《广场协议》,联手抛售美元让其贬值,以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由于美国当时还是日本最重要的客户,迫于压力签署了《广场协议》,而这个个决定也成为日本之后一系列经济“臭棋”的导火索。
协议签署后,各国按照协议的规定开始抛售美元,日元价值迅飙升,导致日本产品失去重要的出口优势,对贸易冲击巨大。1985年第四季度,日本就陷入了经济衰退,而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经济状况也持续下滑、日元持续升值、通胀很低。
二、经济泡沫的出现
1.泡沫的直接原因——钱太多
之前势头强劲的经济奇迹几乎停滞,按照常理,日本央行采取了降息手段。但日银的降息力度太大,之后又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中和降息的副作用,直接导致了经济的泡沫的出现。
降息的直接结果是——钱变多了。钱多了总得有流去的地方,而钱的流向无非两个:一个是流入实体经济——导致通货膨胀;另一个是流入资本市场——导致资产泡沫。
日本降息导致的就是后者,钱开始大量流入股市和楼市。
从1985年到1991年,日本全国平均商用房价翻了3倍;股市的表现更加直观,日本股指在这几年间翻了将近四倍。股价一涨,日本公司就凭借着自己雄霸全球的估值开始到全世界买地、买公司。
这个时期的日本,被一股狂热、奢靡及自信心爆棚的风气所充斥,但凡有点钱就可以拿去炒股、买房,但凡买房、买股票就会一直赚钱,所以当时的日本民众体会了从来没体会过的感觉—钱原来可以来得这么容易!
2.泡沫的深层原因——信用过度扩张
一直以来,日本的经济核心都是上面提到的财团,而这些财团的关键就是银行。日本的民众一直都比较保守,好不容易赚来的血汗钱,不炒股、不投资,就存银行!
所以日本经济一直都遵循这一个非常简单的运行机制:民众把钱存入银行,然后银行把钱贷给各种公司。
银行是这一流程中的关键因素,而日本政府想要控制经济中货币的流通速度,除了利用利率,最主要的做法就是通知各大银行调整贷款的额度、资金的流向等,这种政策机制叫作“窗口指导”。可以将以上原因总结成如下链条:
日本金融改革→全面放开金融市场→大公司自己去市场发债→银行日子难过→过度放贷→信用过度扩张→大家拿钱一起使泡沫越来越大……
这里面最严重的问题其实不是大家一起将泡沫吹大,而是信用过度扩张。
总的来说,在日本经济泡沫从产生到壮大的过程中,财团体系非常关键。它一方面逼得银行过度放贷,另一方面自己左手倒右手,再叠加低利率的大环境,于是泡沫越来越大,最终使危机之火迅速烧遍了整个日本。
三、泡沫的破裂
1.危机初现
1991年,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泡沫先后破裂,日本经济迅速陷入衰退,内需萎靡。然而这一阶段的日本还有一个更可怕的趋势,那就是经济掉入了一个可怕的旋涡——通货紧缩。
一旦经济步入通货紧缩,就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市场会越来越不活跃,变成一潭死水。所以说,通货紧缩对一个经济体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旋涡,和恶性通胀一样,一旦陷进去,不经历非常大的痛苦是很难逃出来的。
日本是从哪里跌进泥淖的?答案是“总需求下降”。
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萎靡,民众对未来预期悲观,所以不再敢大手大脚花钱,恨不得一个钢铺儿都要掰开来花。这也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当需求下降得足够大的时候,就会产生通货紧缩。
事实上,日本在之后的30年都一直努力地在这个旋涡的边缘挣扎。
2.通缩与信用危机
一个国家对本国经济的宏观目标包括:GDP稳步增长、控制失业率和保持物价水平稳定。这些目标通常会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方面来调控。
日本1995—1996年采取的措施就是财政、货币双宽松政策,其目的也是开足马力刺激经济。这种力度的调控效果立竿见影,国内的通胀水平、经济发展都有所改善。
一切都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亚洲金融危机就在此时到来了.....
1997年,随着多家银行破产,全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所有银行的坏账全部显现出来,银行系统几乎停摆,信贷全面收紧。
此时,日银已经黔驴技穷,基准利率降到了0.5%,用于刺激经济的方法都失灵了。日本政府先是刺激经济,后来为了挽救银行系统又不得不自掏腰包,那所需要的钱从哪儿来?经济萎靡,税收又跟不上,只能不停地发行国债。
日本2000年发行的国债总额达到了GDP的130%,这是非常恐怖的水平!欧盟的入盟标准要求这一指标在60%以下,以确保同盟国的经济稳定。而当时日本的这一指标竟然超了1倍有余,这还只是债务堆积的开始。
1999年4月,日银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就是银行可以在隔夜拆借市场以零利率借到钱,想怎么借就怎么借,借不到还有日银来兜底。日银在出台这个政策之后,也有些心虚,担心零利率政策是不是过于激进,万一出现漏洞该如何应对?
结果一年之后,日银发现这一政策好像并无问题,而且将基准利率调回 0.5% 后,经济并不见好转,市场信贷系统更完全运转不起来。
于是,日银没过两个月又把基准利率调回了零。但是,这些政策还是不够,日本依然处在通货紧缩的旋涡当中,到底怎样才能提振经济?
3.量化宽松与“安倍之箭”
2001年3月,日银开动了印钞机,正式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大量买入日本的公司债以及国债,试图激活日本的借贷需求,盘活市场。日银的资产负债表在 4 年中翻了2.5倍。
其实,近些年被热议的“量化宽松”正是日本人发明的,它是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央行一般只能调控一下短期的市场流动性,量化宽松政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日银需要直接去金融市场购买长期金融产品,主要是国债和公司债。
这一政策在理论上是很不可思议的,而且也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个手握印钱大权的机构,居然可以自己印钱,自己去随便买东西,一般经济学家都会觉得这一政策会带来通胀,但通胀正是日银需要的结果。
量化宽松政策虽然止住了之前暴跌的趋势,但也是极其缓慢地回升。于是日本政府再次调整了刺激经济的政策。
此时,不得不提到一位关键人物: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当选日本首相,和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一起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进行了人类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刺激政策,开启了日本延续至今的—“撒钱”纪元。
安倍晋三认为,日本之前的政策就像这一支一支箭,在出台时总是单独使用,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次他要一口气捆绑“三支箭”,就一定能战胜困扰日本多年的通货紧缩!它们分别是:
(1)激进的货币政策
(2)灵活的财政刺激政策
(3)为了增长的结构重组
“安倍经济学”虽然提出了三支“箭”,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第一支“箭”,即靠日银的货币政策,首先就是负利率。第二是有质量的量化宽松政策。
在日银负利率加上有质量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助力下:日本股市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债市也涨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最后,楼市也终于开始缓慢上涨。但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安倍经济学”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四、经济刺激为何不奏效?
1.老龄化导致内需不足
日本的政策,尤其是2010年之后实行的政策,为什么收效甚微?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
在日本,老人在社会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劳动力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同时日本又是全球最长寿的国家之一。
老年人是一个社会需求最不旺盛的群体,他们有钱不会乱消费,基本在拿到钱之后大部分用来储蓄;同时工作的人群要花越来越多的钱投入照顾老人上;政府也要花越来越多的社保成本来保障老年人的福利。这些会对整体经济的总需求产生极大的抑制作用。
2.价格预期的锚定
导致日本刺激政策失灵的除了人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价格预期的锚定。普通消费者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共识:价格是不变的。一件商品要是先涨价,大家就不会买账,进而抵制这种商品。
所以当成本上升时,商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产品涨价,而是削减成本,勒紧裤腰带,甚至会降低员工工资。也就是说,价格预期一旦固定,想要重新运转,就需要足够大的力量让几乎所有商品同时涨价。
日银那么激进的货币政策,除了确实注入了流动性、控制了长期利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向消费者传递一个重要的信号:我这儿使劲印着钱呢,大家可以一起涨价啦!可是效果并不理想,可见这种改变有多困难。
而且日本的文化是一个人几乎会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极少跳槽。同时,雇主公司也没有了员工跳槽的压力。老板一想:反正员工们也不会跳槽,我就不用给他们涨工资了。
也就是说,所有产品的价格和员工的工资都没有什么变化,而涨工资是出现通货膨胀非常重要的一环,不涨工资整个经济体就被钉死了,就算无限制地往里面扔钱,钱也会因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不足而很快流到资本市场。
所以说,人口老龄化和锚定的价格预期是日本难以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
五、泡沫破裂的余波
1.日元汇率暴跌
简单梳理2022年的全球经济大事件,可以大致推出这样一个链路:俄乌冲突导致能源危机,油价暴涨,进而导致美国通胀进一步加重,逼得美联储赶紧加息,加息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飙升,和日本10年期国债利差大幅增大,使得资本流向收益率更高的美元,最终导致了日元兑美元汇率的暴跌。
很多人也都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关联。一听说美联储要加息,做空日元直接成了全球对冲基金年度最火的交易策略。
日元汇率暴跌还有一个更麻烦的后果——会吓退很多国际投资者,并且带来很多国际炒家,造成资本市场的长期动荡。
不光是套息交易,所有在日本投资的国际资本都非常不愿意看到日元汇率这么波动,如果持续下去肯定会逐渐减小头寸。而且不光是游资,日元还是全球各国国库的第三大储备货币,从国家层面看,日元汇率暴跌也可能会降低各国对日元的外汇储备。
这样一来,日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就会下降。所以长期来看,日元汇率暴跌对日本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2.日本的两难处境
日元汇率暴跌,在导致本国需求降低的同时也使别国资本外逃,那么如何遏制日元贬值的趋势呢?答案好像很简单——可以跟美国一起加息!但对日本来说实现起来却十分艰难。
如果不加息,汇率就很有可能持续暴跌,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会导致通胀过高、需求萎缩和金融市场动荡。
如果加息,日元贬值的势头会减缓,但同时也会抑制本国的货币流通,这同样会抑制需求。
同时,提高国债收益率还会导致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债务变高。日本政府早就处在借新债还旧债的循环中了。
在最近十几年利率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日本政府都要拿出自己将近20%的财政收入去付国债利息,如果所有债券的利率都上升1%,那日本政府的收入连偿付利息都不够。
最终日银一掂量,放松利率曲线控制的风险实在是太大,所以日本国内分析师几乎都认为日银不太可能放宽10年期国债0.25%的收益率上限。
结语
纵观日本泡沫危机的始末,日银和日本政府在之前30年和通货紧缩的斗争中积攒了海量的债务,导致一受到国际冲击债务问题和利率政策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大起大落,日本让全世界央行和政府明白了一件事儿: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通过印钱和借钱解决的。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已经过去近20年,但其余波仍在,时至今日也依旧影响着日本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可以说,当今的日本已经很难在回到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了。
这是一次早有预兆的经济危机,最终却还是走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如此令人扼腕的经济崩盘始终在警醒着当下的我们,审慎鉴别那些经济大势中的泡沫,透过现象洞悉其背后的本质。
而这也是作者小Lin想通过《时势》一书告诉我们的:以史为鉴,审时度势,才能作出稳健决策,成为复杂时代下的明白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清一色糊了餐 新手上路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