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股最前线 正文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30)经济学史

我爱霍启刚掖
109 0 0
今天我们来聊聊经济学的历史。
你知道,经济学这个话题自古以来就让人们争论不休,甚至有人为此写了一堆又一堆的书。
经济学的起源,说实话,有点模糊。有人说现代经济学是从1776年开始的,那一年,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大作《国富论》。但在这之前,早就有一帮法国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了,他们自称为重农学派。
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之前,还去法国转了一圈,和那些重农学派的大佬们聊了聊。斯密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的书为后来的经济学家们铺好了路,影响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话说回来,斯密之前也有好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见解,但就是没能把现代经济学给撑起来。比如,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色诺芬,就开始分析古希腊的经济政策了。
中世纪的时候,教会对“公平”价格和禁止高利贷的规定,让托马斯·阿奎那不得不去分析这些教义背后的道德问题。他觉得,如果卖家“以某种方式改进了物品”,那么他可以合法地以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以此来补偿风险或运输成本。
这种观点在今天也很常见,比如人们常说某个商品的售价高于其“实际”价值,或者个人支付的费用超出了物品的“实际”价值。这种观点在指责“哄抬”物价的时候特别明显,虽然这些指责往往没什么真凭实据。
16世纪到18世纪的时候,有一群叫重商主义者的人,他们觉得政府应该让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通过黄金的净流入来弥补差额。他们把黄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
这种思想在现代还有影响,比如人们把贸易顺差说成是“有利”的,把贸易逆差说成是“不利”的,尽管实际情况要看具体情况。
重商主义者和现代经济学家的目的不一样。重商主义者关心的是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力量和财富,而不是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他们甚至支持通过政府管制压低工资,以降低出口成本,从而带来更多黄金。
他们还支持帝国主义和奴隶制,因为在他们眼里,“国家”并不包括所有人口,比如奴隶。
接下来,我们得好好聊聊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反驳了重商主义者的理论。斯密认为,国家是由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组成的,不能通过压低工资来增加出口,让国家富裕。
他说过:“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成员贫穷又悲惨,这个社会就谈不上繁荣幸福。”斯密反对将经济活动看作是一个零和游戏,他认为通过让各国人民更富裕,所有国家都可以同时发展。
斯密还反对政府为了帮助商人而干预经济。他提倡自由市场经济,和法国的重农主义者站在了同一边。自由放任的概念就是重农主义者提出来的。
斯密还批评那些保护“商家和厂家”特殊利益的立法,认为这些立法者的行为是为了欺骗和压迫公众。他不把黄金看作财富,而是认为财富由人民生活水平所依赖的商品和服务构成。
斯密还反对帝国主义和奴隶制。他认为,维持帝国主义所需的庞大舰队和军队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足以弥补其维护费用。他在《国富论》的结尾还呼吁英国放弃帝国主义梦想。
对于奴隶制,斯密认为它在经济上无效率,在道德上应该被摒弃。他还批驳了“非洲人天生低贱”的种族主义观点。
尽管今天亚当·斯密常被视为“保守派”,但在他的时代,他敢于挑战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和利益集团。斯密强调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自动实现自我平衡的系统,这一观点最早由重农主义者提出,后来成为古典经济学的一部分。
这个观点不仅从社会因果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也减少了政治、学术及其他领域的精英对公众的控制。
自柏拉图以来,很多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一直在讨论智慧的领导者应为社会利益采取何种政策。而在经济领域,斯密则认为,政府干预往往只会带来更多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重商主义者如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认为政府干预是明智政治家的职责,而斯密则视其为“奸猾”的政治家行为,认为这会带来更多问题。
虽然《国富论》并不是第一部系统论述经济学的著作,但它确实是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基石。在斯密的著作问世后的一个世纪中,古典经济学得以确立和发展。
与重商主义不同,斯密的思想打破了传统经济观念,并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历史上,许多独立的经济学家虽然先于时代提出了前沿思想,但未能得到广泛关注。
例如,法国数学家奥古斯丁·古诺在1838年对经济学原理进行了数学分析,但当时数学还未成为经济学家常用的工具,直到一个世纪后才得到重视。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在反对重商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结果是削弱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重商主义者过于强调货币尤其是黄金的作用,而古典经济学家则对其进行了反驳。
虽然古典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应量的紧缩会导致生产下降并抬高失业率,但他们在论述中未能充分强调这一点,使得读者难以充分理解货币的重要性。
大卫·李嘉图是19世纪初期的杰出古典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外,他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风格,使得经济学成为更加系统和严谨的学科。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虽然是一部经济学经典,但它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社会评论和哲学性探讨,并且对当时的政策问题提出了强烈的建议。相比之下,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则更加注重分析经济学原理,而不涉及过多的社会、政治和哲学评论。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揭示和探讨持久的经济学原理,而非仅仅解决当时的政策问题。虽然李嘉图的分析常常受到当时英国社会问题的启发,但他所推导出的经济学原理却具有普遍性,并不局限于他所处的时代。
例如,李嘉图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这一理论在今天仍然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更严格的名词定义和逻辑推导,李嘉图将经济学引入了更为系统的分析阶段。
尽管李嘉图在经济学上以逻辑严密著称,但他也并非只是一部“推理机器”。他的个人行为和私人信件显示出他是一位道德高尚且关心社会的人。在他成为国会议员后,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希望自己永远保持诚实,遵从自己的信念,而不去讨好大人物和掌权者。”
在担任议员期间,李嘉图不仅没有违背内心的信念,甚至一再投票反对维护富有地主利益的提案,尽管他自己就是一名地主。
在19世纪,经济学通常被称为“政治经济学”,这个术语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结合,而是指研究整个国家经济的学科。与家庭经济学不同,“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国家层面的经济活动。
经济学原理并非现成的,也不是在一瞬间形成的。它们是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摸索和讨论才逐渐形成的系统理论。如今,初学者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的供求分析,实际上经历了19世纪早期思想家之间的激烈争论,并花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得以完善。
李嘉图与托马斯·马尔萨斯、让·巴蒂斯特·萨伊等人之间的辩论和讨论,推动了经济学概念的澄清和定义。
萨伊定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提出。萨伊定律回答了一个长期以来的普遍忧虑:即经济体不断增加的产出会超过人们的购买能力,导致商品滞销和工人失业。
萨伊定律的核心命题是“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即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总是能够通过生产带来的收入来购买,这意味着经济体的产出和需求之间不存在内在的限制。
CandyLake.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CandyLake.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我爱霍启刚掖 注册会员
  • 粉丝

    0

  • 关注

    0

  • 主题

    41